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紡織印染工業、鍋爐、制藥工業、農藥制造工業、化肥工業、制革工業、農副食品加工工業-制糖工業、農副食品加工工業-淀粉工業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等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技術指南有哪些特點和創新?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化肥技術指南有哪些特點和創新?
一是核算方法突出行業特點,特別是細化了各行業物料衡算法、類比法的使用方法。如物料衡算法,制藥、農藥制造源強指南針對行業生產工藝復雜多樣、工藝流程較長、揮發性有機物產生環節多的特點,參考美國環保局(EPA)《排放清單改進計劃》,將生產工藝過程分解為投料、加熱、真空操作、吹掃、泄壓等步驟,按照工藝過程給出揮發性有機物產生量的核算方法;紡織印染、制革針對廢水中的重金屬,給出了物料衡算方法。類比法則結合行業特點確定了不同類比條件,體現了行業差異。
二是結合行業工藝及治理設施特點,分類明確了非正常排放的源強核算。如化肥工業、淀粉工業、制糖工業、鍋爐四個行業為連續性生產,因此將生產裝置或設施啟停、生產裝置或設施檢修、污染防治設施達不到應有治理效率情況下的污染物排放作為非正常排放。而制藥工業、農藥制造工業、紡織印染工業、制革工業四個行業為非連續生產,生產裝置啟停較為頻繁,將生產裝置或設施啟停過程的污染物排放納入正常排放統一計算。
三是在統一行業現有產污系數的基礎上,對部分因子進行總結創新。本次發布的八個源強指南,其產污系數法主要基于《全國污染源普查工業污染源產排污系數》《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火電等17個行業污染物排放量計算方法(含排污系數、物料衡算方法)(試行)》和行業排污許可技術規范,指南編制過程中對上述資料中確定的產污系數進行了統一。部分行業,如制革工業還根據現場調研和經驗總結,給出了懸浮物、BOD5、硫化物等污染因子的產污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