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3?21”重特大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人員財產損失,對地方經濟產生了影響,也給社會留下了一個深深的痛點。盡管當前事故的直接導因尚需最終確認,但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全體會議一針見血地指出:事故暴露出的問題十分突出,表明江蘇省一些地方和企業在吸取過去事故的慘痛教訓、改進安全生產工作上不認真、不扎實,走形式、走過場,事故企業連續被查處、通報、罰款,企業相關負責人仍舊嚴重違法違規、我行我素,最終釀成慘烈事故。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事故發生后各方披露的信息上看,天嘉宜公司可謂劣跡斑斑:僅2018年間,公司就受到多次行政處罰。當年2月,該公司被原國家安監總局通報批評,指出其存在13項安全隱患;5月,因其違反《大氣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和《固體廢棄物管理制度》被響水縣環保局兩次處罰;12月,江蘇環保廳又因企業整改不力,將響水園區延長了6個月的區域限批。
不難想象,僅僅一年之內,公司就被國家、省、地三級有關部門接連批評、處罰,一方面反映出事故企業頑冥不化,長期無視國家法律法規,喪失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園區的失位、失職、失責。
毋庸諱言,從近年來多地發生的重大事故來判斷,國內有類似響水問題的化工園區不在少數。也許,這些問題園區正不斷集聚著巨大風險,如果不趕快懸崖勒馬,進行深刻的反思與隱患排查整改,說不準重大事故隨 時都會發生。
安全出于防范,防范源于警醒。迫于當前行業事故頻發的嚴峻形勢,化工園區是時候作出深刻反思了。
首先,深刻檢點“養虎為患”的包庇行為。在相當多的園區看來,自企業進駐的那一刻起,彼此間就結成了利益共同體,“一家人”意識成為其關照企業的初衷。于是,園區為了保護企業,遇到上級檢查,有的便積極充當通風報信的使者;遇到媒體采訪群眾舉報企業,有的想方設法加以阻擾;遇到企業被行政處罰,有的便出面游說執法部門。須知,對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的包庇縱容,無異于為企業撐起了一把巨大的保護傘。久而久之,企業便不再將國家的法律法規放在眼里,恣意妄為,直至釀出驚天大錯。
其次,深刻檢點安全環保管控保障能力。須知,園區作為化企的載體和聚集地,理應在安全環保管控保障上與企業相適應和匹配。即園區一方面應建立起能夠發揮強大預警、干預、處置突發事故的保障體系;另一方面也要對入駐企業進行過程管控,特別是對企業的危險源做到了如指掌,并實現合法合規管理。否則,無異于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再次,深刻檢點形式主義。當下,走進任何一家園區及企業,他們都會搬出一摞摞安全制度和文件,“安全就是生命”“安全重于泰山”等各種巨幅標語也會出現在醒目的位置上。然而,如果是“天橋的把式只說不練”,最終只能欺騙自己,禍害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