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动我的奶酪第二季免费动漫,爽灬爽灬爽灬毛及a,女人高潮喷水毛片,久久久久精品无码av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中化化肥著力農業減肥增效 莊稼地里的技術革命

時間:2017-06-05     來源: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對黑龍江建三江管理局種糧大戶張錫成而言,今年施肥大不一樣。

連片的稻田里,一臺新式插秧機歡快奔忙,上百米長的地塊,三五分鐘跑個來回。“側深施肥技術真不賴,一天能種40畝地,而且施肥、插秧一次完成,用肥少了,效率高了!”老張嘖嘖贊嘆。

這是“中化情三農夢”建三江墾區現場會的場景。

長期以來,過度施肥讓地越來越饞,土壤板結、污染環境。以水稻為例,我國單產水平與日本相近,施氮量卻是日本的兩倍。一是缺先進技術,二是缺與之相應的肥料。

如何為水稻減肥增效?作為行業國家隊,中化化肥與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攜手,在水稻側深施肥這一現代農業技術上取得突破。

什么是側深施肥?中化化肥黑龍江分公司農化服務部經理丁亮解釋,就是在插秧的同時,精準把肥施到距秧苗根部3—5厘米處,這相當于把養分送到“嘴邊”,便于吸收。另外,肥料深施,大大減少了流失和揮發。

張錫成看重新技術帶來的“節本賬”:3次施肥合并為1次,省一個人工就是兩三百元;節約肥量同樣可觀,一坰地以前要1000斤肥,現在900斤就夠了。

七星農場農民閆大明三年前就嘗到甜頭,他算了筆“增收賬”:用上側深施肥,水稻返青快、無效穗少,平均畝產增加100多斤,而且出米率高,一斤能多賣5分錢。

除了經濟賬,側深施肥還帶來“環保賬”。丁亮說,與傳統施肥方式相比,側深施肥插秧、施肥同步,大大減少了泡田、排水造成的面源污染。

一項技術帶來生產革命。建三江管理局副局長張寶林說,自2015年起,中化化肥在建三江15個農場進行了大量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施用中化水稻側深肥,肥料可減施10%,水稻增產超7%,農戶每畝增收120元以上。去年建三江推廣側深施肥17萬畝,今年將推廣到140萬畝。

“我們就是要用最好的技術為農民帶來好處!”中化化肥副總經理毛峰說。中化化肥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加大產品創新,探索不同區域化肥投入一體化解決方案,推動“化肥零增長”行動落到實處。

服務創新,暢通農技“最后一公里”

有了好肥還要方法對路。中化化肥不僅賣產品,更重做服務。

在湖南省益陽市油和垸村,大戶何國康嘗到了智能配肥的甜頭。他把一張IC卡插入讀卡槽,幾分鐘后,三袋配方肥從機器“吐”了出來。

“地和人一樣,缺啥補啥,光靠老經驗不行了。”何國康說,村里每塊地都進行了測土,信息存到這臺機器里,你要種啥、需要啥肥,機器就會按方抓藥。“配方肥效果就是好,兩季稻下來,一畝增產300多公斤。”

中化化肥創新服務,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建設以“測土配方施肥”“減肥增效試驗示范”“新型職業農民技術培訓”為核心的公益性農化服務體系,著力打通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同時,聯合政府、企業、院校,邀請知名農藝師組建專家團隊,他們常年奔波在田間地頭,為農民制定科學施肥方案,建立農業服務社會化長效機制。

在中化化肥組織的培訓課上,安徽利辛縣的農民牛標成說:“就一層窗戶紙,不是專家講,咱就是捅不破!”這次培訓讓他理解了螯合肥的原理。

培育新型農民,讓新技術早日落地。依托分銷服務網絡,中化農化服務覆蓋全國1900多個農業縣。在許多農村,到中化“田間學校”聽課,成了農民的家常便飯。今年以來,中化化肥累計開展農業服務近6000場,受益農戶數十萬人。

據悉,去年中化化肥在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建設配肥中心30座,銷售配方肥1萬噸。到2020年,將在全國建立智能配肥服務站1000個以上,減少化肥用量42萬噸,促進農民增收52億元,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貢獻力量。

“中化集團是國內最大的化肥、農藥和種子一體化運營的農業服務商,中化農業秉持科技創造美好農業的愿景,將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毛峰表示。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沛县| 富蕴县| 龙口市| 新建县| 漳州市| 达孜县| 枣阳市| 诏安县| 象州县| 南汇区| 保靖县| 沙河市| 盈江县| 新和县| 阿图什市| 旺苍县| 达孜县| 太仆寺旗| 凉山| 河池市| 广昌县| 柞水县| 左贡县| 克山县| 玉门市| 永德县| 游戏| 鄢陵县| 涿州市| 瑞昌市| 山西省| 成武县| 江西省| 烟台市| 阳城县| 马鞍山市| 高陵县| 拉萨市| 隆子县|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