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過后天氣越來越冷,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所以 冬小麥要防寒措施及肥水管理。
冬小麥的防寒措施及肥水管理技術
華北地區主要是預防弱小和分蘗少的麥苗受到傷害,還有要對冬性弱的小麥品種格外注意,及早采取適當保溫措施,防止出現死苗。在麥田耕作與水分管理上,雪后的麥田一般不需澆凍水,到來年春天早澆返青水與早施返青肥,實現早促復壯的目的。各類麥田冬前的重點措施要抓緊適時保墑耕作,當表土出現干燥薄層時,及時進行采取鎮壓措施,以防麥田跑墑。對于來不及澆凍水的麥田,除了松土中耕還要適時適量晚澆凍水。
冬小麥的防寒措施及肥水管理技術
對長江流域湖北、四川、安徽、江蘇等地的小麥,雨雪不利于麥田發苗,應抓緊排水松土、勤劃鋤以促進根系發育。在低溫土壤濕度大的條件下,有利銹病蔓延,要早做防治準備。要采用土壤耕作措施,如清溝、松土、撤墑達到通氣和提溫的目的。只有在底肥未施確實缺少養分的農田,必要時可結合耕作松土追施磷鉀肥,同時配施少許氮肥。磷鉀肥的作用是促進麥苗發根,提高作物的抗寒性能。最好覆蓋“暖溝糞”保墑防凍。覆蓋材料如:稻糠、碎秸稈、草木灰、草炭和其他有機肥等,這些材料腐解后耕翻入土中還可起到改土作用。
冬小麥的防寒措施及肥水管理技術
肥水管理原則
1、根據底(基)肥施用情況、苗情和土壤肥力狀況科學確定追肥用量和時間,因地因苗追肥。
2、根據土壤墑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確定灌水用量和時間,水、肥管理相結合。
3、抓住早春土壤解凍和小麥返青拔節的有利時機,及時采取促控措施,促進弱苗轉化,提高成穗率;控制旺長田塊,預防后期貪青倒伏。
冬小麥的防寒措施及肥水管理技術
肥水管理指導意見
1、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小于45萬、葉色較淡、長勢較差的三類麥田,應及時進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節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10公斤。
2、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45~60萬之間、群體偏小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麥苗偏弱、群體不足的麥田,可在起身初期至起身中期追肥澆水,群體較適宜的麥田應在起身后期追肥澆水。
3、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60~80萬之間、群體適宜的一類麥田,可在拔節期結合澆水每畝追尿素12~15公斤。
4、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大于80萬、葉色濃綠、有旺長趨勢的麥田,應在返青期采取中耕鎮壓,減少氮肥施用,控制群體旺長,預防倒伏和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節后期每畝追施尿素8~10公斤。
5、無澆水條件的旱地麥田,要鎮壓與劃鋤結合,提墑保墑,提高小麥抗旱能力。趁早春土壤返漿或降雨,用化肥耬或開溝每畝施入尿素5~7公斤,生育中后期遇降雨每畝可再追施尿素5~8公斤。
6、對底肥沒施磷肥或缺磷田塊要追施磷酸二銨,沒有灌溉條件或無有效降水的在春季采用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可以起到以肥濟水的作用。
7、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小麥開花灌漿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硼肥和鋅肥,預防干熱風和倒伏,提高灌漿強度,增加粒重。
8、缺硫地區,在底肥施用時應優先選擇過磷酸鈣、硫酸鉀、硫基復合肥等,或在第一次追肥時,追肥品種應選擇硫酸銨,每畝施用單質硫2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