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爭取來年小麥豐收,先來分析一下小麥產量是怎樣構成的。小麥產量是由3個因素構成的。它們是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首先每畝要有足夠的穗數,這是小麥高產的決定性因素;沒有足夠的畝穗數,是影響小麥高產的重要指標;其次是每個麥穗上要有較多的粒數,因此減少不孕小麥是關鍵;第三還有增加小麥的千粒重,灌漿是關鍵。當然不同品種,千粒重是不一樣的。要增加千粒重,就必須灌漿期長,肥水充足才能高產,這三個構成產量的因素缺一不可。這3個構成因素的乘積就構成了小麥的畝產量。應當指出,這3個構成因素都與施肥有密切關系。
北方冬小麥越冬前是否應追肥要根據苗情覺定,一般有3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旺苗 由于土壤肥力水平高,速效性養分多,致使麥苗生長過旺,群體結構不合理,每畝總莖數過多,使得小麥個體生長旺,葉片肥大,葉色濃綠,葉片有點向下披垂,群眾稱為“豬耳朵”苗。這類麥田冬前決不能追施氮肥,有時還要采取一定的控制生長的措施,如鎮壓,嚴格控制灌漿,噴控制生長藥劑等。
第二種情況是壯苗 這類麥田土壤肥力中等偏上,速效性養分較多,加上播種及時,播量合適,所以有利于獲得壯苗。這類麥田群體結構合理,有足夠的總莖數,小麥個體生長也很健壯,葉片大小合適,葉色正常,俗稱“驢耳朵”苗。這類麥田冬前一般可以適量追施氮肥。
第三種情況是弱苗 這類麥田土壤肥力較差,速效性養分含量不足,或播種期偏晚致使麥苗生長較弱,主要表現為植株較小,葉片狹窄直立,葉色淺綠,分蘗很少或基本無分蘗,群眾稱為“馬耳朵”苗。這類麥田冬前應及時多追施一些氮肥,促進幼苗生長,爭取冬前有足夠的分蘗,為來年小麥豐產打好基礎。
因為冬小麥是越年生作物,當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來年6月中旬左右收獲,生長期很長。冬小麥如果越冬前麥苗生長過旺,分蘗過多,消耗了大量養分,就必然造成來年早春小麥營養不良,不僅大量分蘗逐漸死亡,而且很難在返青時再一次大量分蘗,形成旺苗,就是所謂的“麥無二旺”,出現第二次旺苗,這對小麥返青造成不利影響,也就不可能獲得高產。這表明冬前適當控制麥苗長勢,減少無效分蘗,是冬小麥高產的關鍵。
總之:①北方冬小麥越冬前要不要追施氮肥應根據苗情而定。不能一概而論。②在麥田管理中藥采取控制一類旺苗,培育二類壯苗,促進三類弱苗的措施,以促進全田群體結構合理。這是爭取小麥豐產的關鍵。